出發時,天氣很好,誰料到到了湖南境內,天竟然陰沉了下來,到了衡山腳下,竟然飄起了雨絲。車子沿著蜿蜒的盤山道慢慢地走著,一片巍然而立的建筑群映入眼簾。沒有選擇坐纜車,還是坐巴士比較好,可以多走過幾個景點。穿巖士林是1988年新辟的景點,位于香爐峰山腰,集石趣、詩趣于一體,在南岳風光新四絕中有“穿巖詩林之趣”的雅稱。這里有篆刻在石壁、石頭上的50多首唐宋以來謳歌南岳風光的詩詞,比較有趣的還在石頭縫里穿行,有時要攀巖,有時要蹲行,有時要側身通過,有傳說,晉朝道人陳與明曾經在這里修行18年后,遇仙升天,不知是真是假,只是在這樣的石頭堆里生存,實在不是一件易事。
聽著細細的松風,靜看林濤起伏,游人來到了磨鏡臺,有人說,山頂的祝融峰是虎頭,山腳下的大廟是龍尾,而這里,就是龍身了,要燒香,這里一定不能錯過。
到了南天門,竟然下起雨來。此刻這里已經全然被云霧籠罩住了。在南天門下方,有船狀的臥龍石,名飛來船,襯以流云,好比船在云海里乘風破浪,而南天門的石牌坊,就是高聳的桅桿。牌坊分中門和左右川門,中門上方橫額鐫有“南天門”三個描紅大字,左、右橫楣上刻有“行云”、“施雨”,字跡端正醒目。南天門是南岳前后山的分水嶺,山陽是前山,山陰是后山,南天門又是連接主峰的紐帶,紫蓋峰在東,煙霞峰在西,碧羅峰在北,它們從各自方向環抱過來,伸展開去。
用清朝學者魏源的《衡岳吟》結束旅程:“恒山如行,岱山如坐,華山如立,嵩山如臥,唯有南岳獨如飛,朱鳥展翅垂云大”。 (版權所有,請勿轉載。)